药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常用的栓剂基质,以下是其相关介绍:
生理惰性: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,不会引起局部炎症或过敏反应,与大多数药物相容性好,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。
释药性能良好:能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,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,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。例如,对于一些需要在直肠或阴道局部发挥长效作用的药物,如抗生素、激素类药物等,使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作为基质制成的栓剂,可以使药物在数小时内持续释放,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。
成型性好: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,易于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栓剂,且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易变形。
药物加入方式:若药物为水溶性,可直接与熔化的混合脂肪酸甘油酯混合均匀;若药物为脂溶性,通常先将药物溶解在适量的有机溶剂中,再加入到熔化的基质中,然后搅拌至有机溶剂挥发。例如,制备含有脂溶性药物的栓剂时,可将药物溶解在少量乙醇中,再倒入熔化的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,搅拌至乙醇挥发,这样能使药物均匀分散在基质中。
温度控制:在熔化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以及与药物混合的过程中,应严格控制温度。一般将基质加热至熔点以上 2℃ - 3℃使其熔化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基质分解或药物变质。在与药物混合后,应尽快将混合物倒入栓剂模具中,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基质凝固而影响栓剂的成型。
包装与储存:制备好的栓剂应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,如铝箔、塑料壳等,以防止栓剂受潮、氧化和污染。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,以保证栓剂的质量和稳定性。
熔点:熔点是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作为栓剂基质的重要指标之一,一般要求其熔点在 34℃ - 38℃之间,以确保栓剂在常温下保持固体状态,便于储存和使用,而在体温下能迅速熔化发挥药效。
酸值、皂化值和碘值:酸值反映了基质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,酸值过高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;皂化值表示基质中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和平均分子量,对栓剂的成型性和释药性能有一定影响;碘值则反映了基质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,碘值过高可能会影响基质的稳定性。一般来说,药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的酸值应不大于 1.0,皂化值在 200 - 245 之间,碘值不大于 6.0。
融变时限:融变时限是指栓剂在规定的条件下融化、软化或溶解的时间。对于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的栓剂,一般要求在 30 分钟内全部融化、软化或溶解,以保证栓剂在体内能及时释放药物,发挥药效。